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九节消费建议,宣布老年人消费需谨防“五个陷阱”。购买健康食品时应该理性。中国消费者协会警告不要用健康食品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购买时,您应该寻找“蓝帽”标志和批准文号,并仔细阅读产品手册,了解正确的分组和功能标签。不要轻信所谓“健康课程”、“专家免费门诊”、“免费试用”等炒作和虚假宣传,也不要盲目购买声称有“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产品。如无必要,请不要参与“私人直播”。投资时要小心在财务管理方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群众不要相信“高回报”、“保本保利”等虚假承诺,警惕针对老年人的非法融资和养老金投资诈骗。在购买金融产品前,您应充分了解该产品的性质、您的资金投资方向、风险程度、条款及条件,并确保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与该产品相称。始终与您的家人讨论大型投资,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建议。认真审查经营性养老服务。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选择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机构时,有必要对机构资质、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运营状况进行现场考察。签订服务协议时,请务必仔细阅读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的意见,特别是重要信息,例如定价、服务产品和退款条款。谨防以“预付费”或“办卡折扣”为幌子收取高额费用的做法。旅游服务正在参与大规模预防活动。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选择旅行社时,确保其具有合法资质,避免参加“低价团”或廉价“自由行”,需谨慎。签订旅游合同时,应明确行程安排、住宿饮食规定、交通方式、自费项目、违约责任等。旅途中合理购物,避免在导游推荐的购物点冲动消费,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慎重。谨防通信网络上的诈骗。中国消费者协会警告不要泄露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和手机验证码。不要相信未知的电话、短信或互联网链接,尤其是与获奖、帐户安全或涉嫌违规行为有关的电话、短信或互联网链接。如果您接到自称是公共安全部或客户服务部人员的电话,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马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