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毛以荣:今年香港股市赚到钱了吗?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如果从年初开始全程参与,即使每只新股只赚一股,并以首日收盘价(不含佣金)卖出,累计收益也将达到12.37万港元。截至10月12日,今年港股新上市股票共有69只,其中超过70%首日收高。更令人惊讶的是,18只新股公开发行指数突破1000倍,“金叶国际集团”达到11465倍,创下香港股票新一年超额认购纪录。与此同时,新股首日突破率仅23%,首日平均涨幅在38%左右。新股整体平均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在笔者看来,港股申购频次达到1000倍,体现了三个逻辑。首先,一批优质、非常罕见、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陆续在港股上市。从申请热度来看,优质新港股的申请热度普遍较高。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近745万人参与新股,平均每只新股有10.8万人争夺。我们以热门动作“织金金国际”为例,该频道订阅人数为35万,收益率为0.42%。从规模和结构来看,总量香港IPO融资大幅增加,行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截至10月12日,香港IPO全年募资总额达18724.2万港元,同比增长227.72%。医药生物、新消费、硬科技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为市场注入了众多稀缺性和高增长潜力的优质标的。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恒瑞药业等公司完成“A+H”上市,有效增强了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其次,这种新热情的背后是内部体制改革、流动性改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共鸣。在制度层面,香港证监会于今年3月出台了规定。发函更新IPO融资,要求投资者提前付款参与IPO融资时不低于发行金额的10%,杠杆上限为10倍。 8月,香港联交所进一步优化IPO定价流程,为新上市申请人提供灵活选择认购机制A或机制B的机会,提高新股定价效率。流动性方面,全球资本“再平衡”正在加速,国际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参与重点投资,释放大量流动性。二级市场也很活跃。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香港股市市值为49.9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5%。首九个月日均成交量为2,5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6%。从产业结构来看,今年香港股市ck IPO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格局。消费品、生物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上市数量位居榜首。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动作频繁。产业布局多元化优化了港股产业结构,提升了市场韧性。风险承受能力和吸引力。第三,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港股的新一轮繁荣也是全球资本加大对中国资产配置的一个缩影。在中概股回归、内地企业加速海外扩张的背景下,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的市场地位正在被重新评估。近年来,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降低专业科技股市值标准科技企业,建立“科技企业专线”,优化IPO定价流程,释放巨额机构红利。这不仅为投资者参与香港股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全球长期资金配置优质中国资产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优质新股上市、首发机制更加规范、长期国际资本持续流动,相信港股将迎来首发上市的新机遇。但投资者也应该保持理性,加强对公司基本面的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风。(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我的观点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