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稳定工业增长、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产业。受全球经济结构变化和“两碳”目标影响,钢铁行业近年来面临压力,面临严峻调整。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了《钢铁工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五项措施,推动钢铁工业有效提质、合理增长。促进供需平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973.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由赤字转为顺差。自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以来,钢材价格一路走低。 2024年,钢铁行业将遭受巨大损失。今年以来,行业利润略有恢复。多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受原燃价格下降影响,行业经济效应有所恢复,但总体来看行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加之外部形势复杂,钢铁行业稳定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高、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主要矛盾影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钢材消费已见顶,需求持续下降。房地产行业的钢材需求短期内不太可能恢复,这将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需求,并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需求的潜在贡献。尽管汽车、造船等制造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难以抵消传统建材需求的下降。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碳二元”限制更加严格,使得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更加紧迫。年底前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将转为超低排放。 2025年也是钢铁行业参与国家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元年。钢铁企业继续关注绿色低碳技术。他们正在推动一场转型,这将需要在运营和维护方面进行更多投资,这将导致更高的资本需求。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2025年至2026年,钢铁工业增加值年均4%左右增长,经济效应企稳回升,市场供需平衡更加平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水平显着提升。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产业质量有效提升和数量合理增长。”上述负责人表示,从合理数量增长的角度看,建议力争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关键“压舱石”作用。行业保持稳定增长,促进行业经济效应恢复,避免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从有效提质看,要引导行业企业打破产能扩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因地制宜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提高有效供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相比强大的规模优势,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 2024年,日本粗钢产量将占全球产量的约53%,但利润率仅为0.4%。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肖邦国认为,推动稳定钢铁行业保增长、高质量发展,亟待抓住落后低效产能有序退出的“鼻子”,实施精准调控。行业正进入减量、优化库存的发展阶段。 “壮大工业强国,促进优胜劣汰”是本规划提出的主要措施。 《规划》要求精准调控产能和数量。包括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产能置换置换力度等。继续实施减产政策,以支持先进企业发展、倒逼落后低效产能退出、促进供需动态平衡为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整任务。 “海浪带走沙子,金书卷走”彰显品质。”江苏龙腾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胜表示,钢铁是经过数百道考验才炼成的,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坚持耐心投资和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那些只满足于生产“大宗产品”的公司很难摆脱行业的下行周期。据悉,龙腾特钢已调整产品结构,彻底细分行业,探索差异化发展。经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高强度、耐用的特殊钢PC钢筋已成为我国许多重要工程的首选。徐胜告诉记者,公司多年来深耕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抵御危机的竞争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面对市场环境,我们要积极求变,持续提高高效供给”。为了顺应需求增长的契机,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今年5月在全球首发了比A4纸还薄的硅钢产品。极薄、铁损极低的高磁无取向硅钢,这是全球首款铁损值9瓦/公斤以下的产品,高速电机的性能和效率极限得到大幅提升。广泛应用于仿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研发团队负责人王波表示,仿人机器人、无人机的电机速度比新能源汽车更快,对无取向硅钢的铁损和磁感要求也更高,长期以来,机器人用的无取向硅钢大多依赖进口。国外rom。日本同类产品的制造流程较长,成本较高。宝钢近期开发的一系列无取向硅钢产品,不仅满足仿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的应用需求,而且实现了批量生产。产品竞争力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当前,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特种耐腐蚀、高强度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了应对极端的环境挑战,这些项目需要卓越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及更高的操作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设备稳定性和耐极端温度能力。此外,“好家园”供给的不断增加,对高性能建筑材料的需求成倍增长,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的需求正在推动新型建筑材料和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在很多方面都是基于开发设计的。从强化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的角度,提出以高端装备及零部件所需的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具钢等主要钢铁材料为重点,组织钢铁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链联合攻关,推动钢铁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技术路径研究。行业。肖邦谷认为,需求的增长将推动供给的改善,钢铁行业将逐步向智能、绿色、高端方向转型。 《方案》将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需求供给两端协同发力,提高需求供给适应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培育新生产力。这可以有效引导和改善行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商报记者 季文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相关文章

社保基金第三季度增持63股新股,增持至28股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构建亚太发展新时代

第32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峰会将...

读出全部

前三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突破千亿元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53只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净值增速超100%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