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期,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个别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也被揭晓。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1月7日,已有70家寿险公司披露一至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述70家人身险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总收入3.11万亿元。净利润总额46052.8万元,超过去年数据。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今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的赣网收入表现相对较好,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降低资金成本,优化业务结构,回收投资收益。 56家人寿保险公司实现盈利。保险业务收入包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 (简称“新华保险”)突破1000亿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以保险业务收入66964.5万元、47093.2万元、2324.38亿元位居前三。净利润方面,今年前三季度,70家寿险公司中有56家实现盈利,净利润合计46291.6万元。十四我保险公司遭受损失,总损失23.88亿元。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净利润均突破千亿元,分别以16551.7万元、10556.6万元位居第一、第二位。太保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对此,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合伙人周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前三季度优异的业绩数据和个体银行,一方面受益于债务端。保险行业降低产品违约利率,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降低负债刚性。以“报银一体化”为基础的成本降本措施,降低了资金成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技术性能。另一方面,资产端,股市的上涨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收益,长期债券因利率降低而估值上升也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业绩显着提升是因为资产和负债同时发力。从盈利角度来看,利率差异和费用差异都贡献显着。开元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以来,多数上市险企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每个季度都有所提升,投资服务业绩是主要驱动力。强调了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尽管净利润大幅增长,人身险公司仍然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期投资。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协”)召开人身保险行业政策准备金估值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及行业演变。同时,保险业内专家对人身保险产品规定利率发表了看法,表示目前一般人身保险产品规定利率的调查值为1.90%。该值比上次发布的调查低了9个基点,并且今年延续了下降趋势。日本保险协会公布的今年1月、4月和7月迄今为止的调查数据分别为2.34%、2.13%和1.99%。 “随着利率中枢不断下降,进口周进表示,特别是在负债端,产品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将持续发挥作用,保险公司将适时降低保险产品规定利率上限。同时,保险公司应借鉴国际经验,降低固定利率产品在产品中的比例,增加红利保险、功能性保障产品等可变利率产品的销售,以减少利率下降的影响。资产规模方面,保险公司要提高投资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增加资产久期,投资于REITs(房地产),需要扩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信托基金)等投资品种,采取投资策略。例如“+债券”。 (记者杨晓涵)
(编辑:马鑫)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及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